每个人都可以用到的教育网站!

校外竞技性比赛的任务是什么?高中竞赛到底有没有用

关键词:校外竞技性比赛
2020-08-27
描述:竞技性比赛指的是以取得好成绩,获得比赛的胜利为目的的比赛,那么校外竞技性比赛的任务是什么?高中竞赛到底有没有用呢?今天就给朋友们详细的介绍下这些问题。

  校外竞技性比赛的主要任务

  创造理想的成绩,实现训练目标。运动员的参赛是体现运动员训练计划的一个重要指标,必要数量的比赛是运动员持续发展自己的竞技状态,逐步引导至最佳状态,充分体现其竞技水平,创造优异成绩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而且,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是运动员的体能、技术、心理状态、训练水平、适应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体现,是竞技状态的现实反映。

校外竞技性比赛的任务是什么?高中竞赛到底有没有用

校外竞技性比赛

  因此,科学合理地进行训练和参加比赛,特别是根据人体生理机能变化的周期性规律和该项目的竞技特征参加比赛,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培养良好的竞技状态,是高水平短跑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上创造优异成绩的重要因素。

  校外竞技性比赛的安排

  每个大周期1-2次主要比赛,这是全年训练最重要的比赛活动,一般全年以2-4次为宜。在一个训练的大周期内,安排主要比赛最多两次,时间亦以相对集中为好,以便于合理设计训练计划,使运动员在预定的一段时间内处于理想的竞技状态,能连续参加一系列比赛,创造优异成绩。例如,由于世锦赛和奥运会都在8 月份,在这大半年的时间内,运动员都会有选择的参加一系列比赛,调整状态,培养比赛能力。所以根据世界优秀男女短跑运动员的比赛安排,可以得出一个安排比赛的方法:

  1参赛次数的确定

  男子100m、200m、400m 的参赛次数分别可以为6~8 次、6~7 次、6~9 次;女子100m、200m、400m 的参赛次数可以为5~6 次、6~7 次、4~6 次;另外,动员的身体状况等影响因素可以适当的增加或减少参赛的次数。

  2参赛集中程度的确定

  比赛安排的月份可以集中在2 月和5 、6 、7 月,2 月份为一个比赛时期,男、女参赛次数分别占总参赛次数的11. 4 %、6. 6 %; 5 、6 、7 三个月为一个时期,男、女参赛次数分别占总参赛次数的19. 5 %、25. 2 %、34. 9 %和19. 8 %、28. 6 %、37. 3 %。

  3参赛间隔时间的确定

  在大赛前最后一次比赛的安排与大赛开赛的间隔天数一般为3~4 周左右,有利于运动员调整好状态,为大赛做好充分的准备。

  校外竞技性比赛的种类

  1 按照运动竞赛进行的空间范围分类

  有校内运动竞赛、校外运动竞赛两大类。校内运动竞赛有单项运动比赛、班级间的对抗赛和友谊赛、运动员选拔赛等。

  校外运动竞赛有校际见的比赛,学校体育俱乐部的比赛,区、县、市、省的比赛,或者每隔几年的全国大、中学生运动会等,此外还有国际的大、中学生运动会等。

  2 按照运动竞赛目标进行分类

  有竞技性运动竞赛、教育性运动竞赛和娱乐性运动竞赛。

  竞技性运动竞赛一般代表某一学生团体的竞技运动水平,能直接参赛的学生数较少,而教育性和娱乐性的运动竞赛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竞赛方式也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3 按照运动竞赛内容多少进行分类

  可分为单项和综合运动竞赛,单项运动竞赛是指只进行一个项目竞赛,校内进行的有篮球、排球、乒乓球、武术等某一项、身体素质的某一内容的单项竞技比赛,校外举办的校际间的篮球、排球、足球等单项竞赛。

  校外竞技性比赛方法

  (1)淘汰法,是指在比赛中逐步淘汰成绩差的,最后决出优胜者的一种方法。优点在于参赛者较多的情况下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比赛任务。

  (2)循环法,是指在比赛过程中,参赛者都要按照一定的次序相互轮流进行一次比赛,最后综合全部比赛胜负来决定名次的一种比赛方法,通常多用于球类及其他对抗性项目的比赛中。

  (3)顺序法,是指参加比赛者按一定的先后顺序表现成绩的比赛方法。有分组与不分组两种。分组顺序是吧参赛者分为若干组,分别进行比赛,按预赛、复赛、决赛结果决定名次。

  不分组顺序是在同一比赛时间内部能有两人以上进行比赛的项目中采用,如田径的标枪、铅球、跳远等项目。

  (4)轮换法,是指在同一比赛时间内,参赛者按照规定的轮换顺序进行不同项目比赛。常在竞技体操与综合性运动项目中赛用。

校外竞技性比赛的任务是什么?高中竞赛到底有没有用

校外竞技性比赛

  高中竞赛到底有没有用?

  我孩子小学的时候参加的是数学竞赛,初中和高中参加的是物理竞赛,我对高校自主招生那么重视竞赛成绩的看法是:

  1. 在高考难度不断降低的情况下,像清北这样的国内顶尖学校认为单凭高考成绩他们已经无法选择他们需要的学生了,因此自主招生时他们一定会把目光对准高考之外的东西。

  2. 除了高考以外,五大学科竞赛相对来讲是比较公平、公正的,至少目前还没有发现过权、钱交易,毕竟是为了选拔参加国际奥赛的选手,谁也不敢顶这个雷。而其他的真是不好说。

  3. 能拿国一的孩子大多数是有两下子的,虽然准备比赛要花很多时间,但他们中的很多同学在学校里总分也是前几名的,非常偏科的孩子并不多。(很多学校是总分高的孩子组成的竞赛班)

  既然自招重视竞赛,很多家长就纠结是否要孩子参加竞赛。我觉得每个孩子的条件不一样,很难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以下是我根据孩子参赛的经验总结的几条,供参考:

  1. 竞赛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准备,就拿物理竞赛来说吧,有大量的大学数学和物理的知识(包括理论和实验),要是不想耽误其他学科的学习,只有减少玩得时间。高三这次竞赛孩子从高二期末考试结束后的4个月时间里每天都是在物理实验室或图书馆自己准备竞赛。所以如果孩子耐不住寂寞,管不住自己,很难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2. 竞赛要有好老师。北京除了一两所竞赛名校外,其他学校的老师只能帮孩子打一个基础。因此想竞赛又不在外面学的孩子非常少,有时候甚至在假期或决赛前要到外地上课外班。

  3. 别的学科不知道,但物理竞赛并不是说孩子初中没准备过竞赛,高中就来不及了。只要孩子感兴趣,初中课内的成绩也很突出,高中开始完全来得及。

  4. 别逼孩子。小学竞赛比得是谁认真、刻苦。高中竞赛孩子没有一定的天赋,仅凭认真和刻苦是不够的。要知道北京每年物理竞赛能进省队的只有20多一点,决赛能拿金牌(一等奖)的也就是个位数。比高考裸分上清北要难得多。

  5. 竞赛偶然性很大。高考一门考砸了,只要剩下的几门正常发挥就还有机会。而物理竞赛从初赛到复赛(理论),再到复赛实验,最后到决赛,只要一个发挥失常后面就没有机会了。所以不要在竞赛上孤注一掷,不管其他科目的学习了。那样的话很容易由于紧张而发挥失常。

  通过以上的内容,我们已经了解了校外竞技性比赛的情况了,大家在参加校外竞技性比赛的时候,一定要按照规定的要求去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