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可以用到的教育网站!

校外教育引领年轻人走向社会

网络汇编
2020-09-18
描述:校外教育是对普通的学校内教育的有效补充,丰富了学生对学校外的社会状况以及事物的认识,学校内学到的知识与校外的见识是不同的风景,但要如何能有效地开展校外教育,请看下文

  “校外教育人”:引领青少年从课堂走向社会

  用多彩活动点亮暑期生活

  今夏酷热,宝山区少年宫艺术语言指导教师宋护彬和少年宫艺术语言社团的孩子们排练热情很高。从7月2日起,他们便投入到儿童剧《一只想飞的猫》的排练中,不足20天的紧张集训后,这群小伙伴自信满满地登上宝山区文化馆的大舞台,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表演为2017年上海国际儿童戏剧展演献上最纯真的“礼物”。

  虽然每天超过6小时的排练,宋护彬和孩子们对儿童剧的热情不减。为了让孩子们的表演和台词达到最佳效果,20天里,宋护彬总是第一个来到排练现场,最后一个离开,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间隙,给孩子们耐心说戏、示范台词。在“马兰花杯”2017上海市亲子戏剧表演大赛中,宋护彬一个人承担了宝山区6组家庭亲子戏剧的表演辅导。绝大多数家长缺乏戏剧和表演知识,当时宋护彬已进入暑期休假阶段,但他依旧频繁出现在排练场。有的家庭因路途遥远不便到少年宫排练,为了确保“一个也不落下”,他专程到学生家里单独指导。赛后当家长感叹:“原来戏剧这么神奇,让我们深深爱上了演戏。”这令宋护彬感到,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每年暑期也是嘉定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群少部部长覃黎明最忙碌的时候,她带领部门老师,致力于为青少年策划设计有意义的暑期实践体验活动。今年暑期,她克服人员不足、工作量繁重的困难,创设开展了“成长进行时——少儿广播节目”和“成长俱乐部——主题阵地活动”、“红领巾公益社团活动”、“动感夏令营社会实践活动”等颇具影响力的10多项系列活动,参与活动达600余人次,引导青少年“玩中有收获、玩中有感悟”。

  为了学生民乐团的发展,金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古筝专职教师兼学生民乐团指挥董雅婷老师坚持用音乐耕耘,让艺术教育成为每个孩子受益的爱好。她家住朱泾镇,但民乐团日常排练都安排在石化地区,面对今夏连续多个高温日,为了确保民乐团演出不受影响,她克服种种困难,把尚在读小学的孩子带在身边,每次驱车往返100多公里,一同早出晚归。在她有效的排练下,学生民乐团成员演奏的三首民乐曲子,从生疏走向熟练,从熟练达到演奏水平。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民乐团走出上海金山,走向全国。8月6日、11日,在长沙音乐厅和株洲神农大剧院举行的“青春畅想、乐动两岸”海峡两岸青少年民乐音乐会上,金山区学生民乐团带来了合奏《欢腾的金山》。孩子们的深情演绎,将金山美丽富饶的自然环境和热情善良的民风民俗表现得淋漓尽致,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今年暑期,全市各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浦东新区青少年暑期创新训练营上最重要的创新论坛,为学子成为搭建传递创新理念、获取创新能力的对话平台;静安区少年宫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不拘于课堂模式,整合利用社会场馆资源,在组织学生外出考察学习的同时,邀请专家开设培训讲座,让科艺特长生畅游于知识海洋,进一步探究实践;暑期里,宝山学子积极参与全国青少年电子制作锦标赛。在宝山区少科站站长、市特级校长吴强看来,该赛事最大的意义在于能反哺教学,各项比赛能和学校科学课、劳技实践课、通用技术课有机结合,激发孩子对掌握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

  校外教育也是立德树人主渠道

  炎热暑期,杨浦区少年宫的教师们充分整合博物馆、高校、文化艺术活动等各类社会资源,带领学生走入广阔的“社会大课堂”。在“艺术行走”系列教育活动中,书画社团的师生先后来到梅尔尼科夫美术馆、刘海粟美术馆,与大师近距离接触,身临其境欣赏、临摹大师作品;管弦乐团奔赴江苏吴江,民族乐团亮相北京,开展艺术交流的同时品味当地风物人情。此外,“童鞋奔跑、让爱飞翔”主题慈善音乐会暨沪粤两地青少年交响乐团交流活动、爱丁堡“中国文化艺术节”——中英青少年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爱与责任,提升综合素养。在“印象·影响”——杨浦“百年大学”双体验夏令营活动中,少年宫老师带领青少年走进杨浦“百年高校”,开展了4场专题暑期夏令营活动,每个专场都结合每所百年高校的特色,安排精彩活动内容。

  上海星空北斗科技创新促进中心与青浦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联合举办科技夏令营上,各所高中的“科学研究迷”来到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聆听研究所博士为小营员们讲解开展科学研究的方法,揭秘科研人员的日常工作。营员们还来到中国武术博物馆,感受传统文化的同时,为中国武术博大精深啧啧称赞。

  无论是科技、艺术、体育活动,校外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主渠道。校外教育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对青少年儿童的个性及创造性培养发挥着独特作用。校外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是整个教育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关乎到整个综合素质教育。

  作为一名有着深厚校外教育情结的教育工作者,虹口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蒋东说,近年来越来越感受到校外教育天地宽广。中心不再囿于对学生科技艺术的专业“普及”与“提高”,更多的触角伸向了关注学生核心能力提升的德科艺实践活动平台,打造专业培训和队伍建设。近年来,虹口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基本每年组织承办大型活动近200场,一个暑假服务学生4万多人次,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实践、展示、交流、活动平台。每年,虹口区科技艺术类市级以上获奖学生,几乎都是在中心培养下成长起来,代表虹口区走出去,在各类活动中满载而归。

校外教育引领年轻人走向社会

  校外教育

  创新形式衔接校外校内教育

  校外教育老师早已不是传统印象中只工作于校外第二课堂,而是深入到校内教育。不少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正在探索教研共同体、三级艺术教育、校际合作等多样的创新方式,或以点对点“送教上门”的方式,为有需求的学校快速打造自身特色。这无疑给更多校外教育人的工作强度带来更大挑战。

  虹口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部老师王容钢从教7年来,先后赴北虹初级中学、虹口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广中学校等进行模型教学指导。在送教上门的过程中,快速帮助学校培养起一支拥有专业特长的学生队伍。他还着手组建教研组,通过培训基地学校教师,推进一校一品建设。目前中心科技部教师共领衔10个教研组。2015年成立的无人机教研组,现已有来自华东师大一附中、上外附中、北郊学校、长青学校、华东师大一附中实验中学、虹口区第六中心小学6位教师,组内教师平均每2周进行一次教研活动。今年,中心艺术部在部主任张妤老师带领下,下基层重点扶植曲阳第四小学等基层学校,开设了二胡、竹笛、琵琶、柳琴等项目,组建了适合各自学校的小型编制民乐队。

  杨浦区少年宫主任、市艺术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朱茹洁说,一直以来,杨浦区少年宫创新艺术教育机制,创建了三级艺术教育活动机制,创建优化了研究室、基地校、推广校的三级学校艺术教育的活动机制。区域内创建的民乐、管乐、合唱、舞蹈、书画、影视6个区级艺术教育专业研究室,凝聚了60多名区域艺术骨干力量教师,聘请了20多位专家教授担任指导,开展各艺术专业的课题研究,并为教师思考、探索、解决专业问题提供较高平台和智力支持。少年宫教师主动对接实验基地学校,服务、指导学校艺术教育特色发展。杨浦区还尝试通过差异结对、强强联手、专项对接和基地辐射等4种校际协作模式,实现优质艺术教育资源的校际推广和辐射,建立了由5所幼儿园、11所小学、7所初中、4所高中、4所大学构成的民乐一条龙衔接机制。

  越来越多年轻人正加入到有梦想、有情怀的校外教育人队伍中。从上海师范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后,去年7月,宝山区少科站科技老师黄欣艺刚入职就利用暑期为高中生开展了“仿生机械蚂蚁设计、加工和组装课”。“单位的工作忙碌而充实,经常在投入工作后忘记喝水、休息,甚至忘记下班。但我感觉自己很幸运,进入校外教育行业,延续专业的生命力。入职至今,我知道这不只是一份工作,更是重要的校外教育事业。”黄欣艺说,每当看到孩子和家长露出开心的笑容,身为校外教育人的骄傲和自豪油然而生。

校外教育引领年轻人走向社会

  校外教育

  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问题研究

  中小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对教育内容的需求也涉及到个体生命成长的方方面面,如思想道德、价值观念、政治理想、文化知识、技能技巧、人格心理、运动素质、艺术修养等缺一不可。而学生个体这些素养和能力的获取单靠某一方面的教育很难实现。因此,从教育途径来说,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既需要学校教育,同时也需要校外教育。一般来说,学校教育是受教育者在各级各类正式的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校外教育是指学校教育之外的社会性教育活动。学校教育强调的是共性教育,按照知识课程培养学生;校外教育则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学生的个性兴趣。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两者在促进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中扮演者不同的角色,且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只有在资源整合、课程衔接、队伍建设各等方面加强合作,有效衔接,相互取长补短,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教育价值,才能更好地促进青少年儿童的健康发展。本文在对校外教育的内涵与建国以来校外教育政策演变梳理的基础上,选择S市M区为案例,探讨了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现状。同时,还基于对M区中小学生校外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发现中小学校与校外教育合作中存在:合作意识欠缺、责任意识的欠缺使得校外教育机构缺乏动力、支持机制的缺失使得合作无法保障等现实问题。在深入探讨上述问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上,论文从政府、学校以及校外教育机构等维度层面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合作的优化建议。

  校外教育——少年儿童素质提升不可或缺的平台

  一、如何看待校外教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青少年素质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校外教育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

  首先是利于青少年素质提升。社会发展表明,一个人仅通过校内课堂上获取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培养多方面的技能,参加多方面的实践,锻炼和提高多方面的能力,否则就有被社会淘汰的危险。另一方面,现在以及未来一定时期内的青少年大都是独生子女,平时娇生惯养,喜欢独处,缺少集体意识与团队意识,这对良好性格的养成和人的全面发展极为不利,而校外教育有助于使他们从封闭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在群体生活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愉快地成长为一个全面的人。

  其次有利于青少年适应社会。校外教育由于其教育目标明确,富有计划性,在社会教育系统中处在特别重要的位置上。校外教育可以通过对无序的社会影响进行合理的整合和科学的选择、过滤、强化、控制,以知识和技能启迪与训练的方式,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化解并渗透到知识技能、文化娱乐、生活情趣等各个领域,为广大青少年学生提供了一个逐步社会化的实践场所。

  第三有利于拓展教育空间。教育主要由家庭、学校、社会三部分组成,校外教育本身是社会教育的重要途径,能够集中社会优势教育资源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同时也能为家庭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使家庭教育计划得以满足和科学实现,从而也提高了家庭教育的整体水平。

  二、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

  素质教育是一个全方位的综合性的社会工程,任何单独的教育机构都难以独力承担这一重任,它还应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各种各样的校外教育。

  1、校外活动项目。市场经济大潮,在引领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催生了各种令青少年眼花缭乱的赢利性闲暇场所,其中的迪厅、网吧、手机游戏等无不在深深地诱惑着青少年儿童,有相当部分的孩子接触到这些后就如痴如醉、玩物丧志、难以自拔,甚至误入岐途。这一现象警示我们:在每年的休假期内,如何帮助孩子们远离不良诱惑,健康成长,引导他们多到健康有益的校外场所参加活动,这是校外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2、创新校外活动载体。在青少校外活动中选择并发现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才能,取得某些在学校里得不到的成绩和荣誉。相当一部分孩子从以前总是“我不行”到现在的“我能行”、“我成功了”,在这种不断的成功中找到了自信,并且把这种被优化的性格带回到学校,促进他们的文化知识学习,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3、激发兴趣、挖掘学生天赋。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经常发现孩子们在对某一知识技能的探求目标得到实现时,他们对这一方面的追求便会加倍地专注和更为强烈。成功的喜悦,激发了他们向知识的更深一层领域探索的欲望和自信,激励他们更主动地学习,更自觉地进取。校外教育,助力许许多多的孩子们走上了成才之路。

  三、校外教育几点新思考

  校外教育已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受到了青少年及家长的欢迎和认可。然而,在管理和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在物质支持、资源整合、市场运作和专业管理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1、校外教育要有针对性。在活动中对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即兴趣、爱好、能力等应有一个比较准确的了解,如在社区校外教育活动中,可以在项目设计上以参与类活动、体验类游戏和实践类操作为主,并在游戏和活动设计中蕴涵教育内涵。同时,兼顾各个年龄层次、学历层次青少年的不同需要,如针对低龄少年儿童,可以体验类游戏为主,针对在校青少年以实践类动手活动为主。

  2、丰富校外教育内容。校外教育应改革掉一些陈旧的课程与制度,建立新的专业和课程,如开设与互联网、动漫等相关的课程,使学生跟上时代的步伐;也可增设诸如经济学管理学方面的课程使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接轨。与此同时,根据现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摒弃传统教学中单方面交流的弊端,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加强与校内教育的衔接。学校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体,承担着品德培养、知识传授、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等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主要责任,而校外教育则为学生的特长培养、潜能开发、终身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确保校外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在开设的专业或科目上,尽量与学校的课程设置保持一致。确保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4、营造良好的氛围。由于“高考指挥棒”的现状还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家长看重青少年的学习成绩甚于综合能力,对于校外教育内容的理解仍然片面。因此,校外教育不仅要为青少年娱乐、休闲提供场所,更要让青少年在“玩”的过程中,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增强对社会的了解,提高动手能力,实现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赢得社会的认同。

  据了解,10月26日至28日第4届北京国际儿童教育及产品展览会,同期举办的《校外教育论坛》将围绕“民办教育修法下低龄段特色教育的机遇和挑战”“音乐游戏如何促进儿童终生学习”“学前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首站”—幼儿安全教育”“注意力是智力的门户”等主题展开深层次的探讨与思考。

  校外教育能提升学生们对学校外边人与事的接触,走出课堂,将校内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学校外面,显得更实在,实践中得到的比学校学到的更充实。